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y 20, 2008

縱走金馬倫山

正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一景還比一景美。於四月中旬首次登上聶歌信山時的景色一直縈繞在心裡,已為已經找到了欣賞港島景致的最佳位置。聶歌信山確是欣賞黃泥涌峽及深水灣景色的一處好地方,奈何由於聶歌信山山頂被高樹及發射站阻擋,並未能清楚細看港島南區及北岸的景色。

相 比之下,與聶歌信山遙遙對望、高度相約的金馬倫山便座擁真正三百六十度的港島景色。金馬倫山位於港島的中央,極具軍事價值,這似乎可解釋為何金馬倫山成為 抗日戰爭時的一個重要據點。於金馬倫山主峯,從西面的太平山、歌賦山、灣仔峽、跑馬地以至東面的柏架山盡入眼簾;亦可眺望維港對岸的九龍半島,從東面的大 上托至西面的青衣島及青馬大橋;





向南縱走不消一分鐘便到達金馬倫山的副峰。於此,可欣賞港島南區的深水灣、熨波洲、黃竹坑、香港仔、鴨脷洲以至南丫島。



接近布力徑的金馬倫山東脊,有一天然石台可近觀黃泥涌峽及跑馬地一帶的景色,相信是欣賞跑馬地馬場的最佳位置。難怪抗日戰爭時金馬倫山成為一個重要的據點。



相 比聶歌信山的整齊木砌水泥石級,登上金馬倫山的路徑可算崎嶇得很。郊遊地圖顯示有三條登上金馬倫山的路徑,分別為於中峽道的西路、港島徑第四段中峽道石屎 路泥路交匯處的南路、以及位於中峽布力徑引水道的東路。三條路徑均是崎嶇難行,路徑不明顯且長滿與人高度相約的灌木林。


我們經過仔細研究,認為從中峽道的西路登山較有把握,因為入口非常容易辨認,乃於中峽道15號旁邊的登山梯級,旁邊有一小溪澗。沿着石級上行不久,留意右方繫有布條的位置,離開梯級進入水管路。


中峽道的西路基本上是沿着水管而行,直至到達一個較大的澗位時需要跨過溪澗對面方接回水管路。沿途上攀直至到達一處平緩的地台,便應看見廢棄的配水庫。於此,小心留意東面的方向,應不難察覺紅色布條引領的路徑。


跟隨紅色布條前行不久,會遇見地圖所示的岔口,分別是登上金馬倫山主峯的南路及經金馬倫山東脊下降至布力徑的東路。兩條路均繫有布條。


我們於岔口轉向南面走,大概十分鐘便抵達金馬倫山主峯。於主峯飽覽港島北面及九龍半島的景色後,沿南路下降至設有天然石台的金馬倫山副峰。於此,可欣賞港島南區以至南丫島一帶的景色。



鍳於地圖顯示南路下降至港島徑第四段中峽道石屎路泥路交匯處非常陡斜及密林閉天,我們決定返回登上主峯前的岔口經金馬倫山東脊下降至布力徑。金馬倫山東脊也是非常險要,但沿途只要跟着水管路走應可沿引水道平安抵達布力徑。


可是由於布力徑的出口正進行護土牆工程,離布力徑數十米的山坡成為了工地,因而切斷了引水道,我們硬着頭皮要從幾十米高的斜坡滑下來,弄得全身也是沙泥,真是惱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