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November 2, 2006

陶傑文章:霍英東逝世的時代深層問題

2006-11-02

  
本地富豪霍英東老先生逝世,備受讚揚。
各方評論,無不凸出其「愛國」。
其實霍老是一位難得的政治家人才,畢生功業,
足可開創一家學院之言,名為「霍學」。
  
霍英東是半世紀一名特殊人物,
成為中共在香港信任的人物。
因為韓戰時期,霍老還不夠三十歲,即憑一股水上人之驍勇,
針對聯合國禁令,向中國販運戰略物資。
此舉是幾分發財心切,幾分愛國情高,
動機已渺不可考,但造就了冷戰時代香港的一名傳奇人士。
  
霍英東因何是特殊人物?
因為其命運是中國毛周時代的香港政策:
「長期利用、充份打算」之產物。
毛澤東並不是對霍英東厚愛有加,五十年代初期,
「愛國」的「資本家」多的是,
在上海「公私合營」運動之中把紗廠、
百貨公司產業交給「國家」,
而後又遭迫死者不計其數。霍英東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人,
如無地理距離之利、殖民地社會制度之蔭、
「對香港長期利用」之「國家」雙重標準,
則絕無「霍英東奇跡」。
  
因為霍英東是香港人,歸由周恩來與廖承志「領導」。
周廖沒有毛澤東之極端,
尤其粵人廖承志,系國民黨中華民國元老之後,語言豪邁,
作風江湖,跟霍英東和澳門富豪何賢之氣質相若。
霍老在韓戰時期資中,在周恩來、
廖承志這一輩民國時代的政治家眼中,
「涓滴之恩,湧泉以報」,
加上毛澤東對香港「長期利用」的方針,
方始造就香港霍英東氏此一獨門風景。
  
霍老後來言行並不極左,

第一,相信是受到廖承志等廣東老一輩人士的影響。
第二,他不是在香港主權問題浮現之後,
眼見殖民地宗主即將撤退,
須另覓新主而忽然「愛國」的一幫投機者。
霍氏之「愛國資歷」長達半世紀,
不必次次表態効忠,對異見者破口謾駡而演繹「愛國心」。
第三,霍英東青壯時期縱橫珠江三角洲,湖海胸襟,有嶺南性格。
粵人多棱角,不如上海佬之滑頭懦弱,因此「六*」時期,
霍老之心腹一時情緒衝動而「退黨」,
中方要求霍氏與「叛徒」脫離關係,霍老堅持一份友情。
置友情於政治利益之上,
這是民國時代的遺風,今日中國早已「異化」,
眼看大陸官場,一人出事,
周圍的人落井下石,爭相「劃清界線」。
敢向中方輕輕說這一聲「不」,他有資格。

霍英東先生有此古典中國的人文作風,
今日雖已不合時尚,皆因其人一直成長生活在香港所致。
生意是生意,政治歸政治,人情是人情,
霍老具有民國的謙厚,比起今日大陸遍地暴富、
五糧液加勞力士的一身卡拉OK貴賓房金光閃閃的喧囂酒氣,
霍老堅持在遊樂會打網球,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
霍英東逝世,所謂「地位無可取代」者,即是此意。
即以排名同為「政協副主席」之董老,
霍老是五十年代中共危困時主動「援共」者,
董老則是八十年代個人生意失敗時接受「共援」者。
其他半途「忽然愛國」之眾,
亦莫不在八十年代後搶攻大陸市場而受惠於「改革開放」,
無論出於政治現實,還是幫會義規,
中國政府又怎會真心看得起這些嘴臉幫閒動不動
就破口大駡香港人的投機商客?

此所以霍老被冠以「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應非虛言。
「親密朋友」者,是Good Friend,不是Running Dog。

霍老逝世,距離另一位政治「愛國者」之死,只有一個月。
可惜,那一位左王,亦極盡「生榮死哀」之能事,
所有諂褒謬贊的「高規格」華文辭彙,都一時用盡。
此所以把喪禮當成政治來搞,不是不可以,不要太過短視。
須知對死者大量讚頌之詞,尤其「愛國」兩字,
就像鈔票,一旦濫發,必然貶值。
另有「珠玉」在前,左王半途飆瘋,是為「愛國」。
霍老則實幹低調,經半世紀相照,也一樣是「愛國」,
對霍老先生公不公平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