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aturday, December 5, 2009

民國人物

板凳狗肉

2009年12月05日

民國時代,中華多人物。民國名人,面相雍雅,稜角錚奇,都富有性格。蔣中正、何香凝、于右任,遺下的身影肖像,氣質都是今人不常見的佳品。即使與重慶對峙的汪精衞的南京政府,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皆有儒雅之相。詩詞、書法、對聯、美食,民國的精英殘蔭剩暉,到了二十一世紀,還為後人剩下了楊憲益和王世襄。
即使共產黨那一邊,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宋慶齡、董必武、張瀾、周恩來,站在天安門正中,都看得出是心事浩茫、懷抱千秋的人物,風格不同,絕不是一列髮型和輪廓都「高度統一」的人面撲克。
遺風所及,在上一代,經歷過民國洗淬的中共高官,也有一兩個留下了軼事,像八十年代早期的港澳辦主任廖承志。
廖承志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長子。母親何香凝擅畫,廖仲愷遇刺,彌留醫院,廖承志和母親守在榻前的合影,其中的少年,皮膚黝黑,剃平頭,即是民國聞人烈士之後。
廖承志留學日本,輾轉大江南北,有湖海之氣。一九八○年,香港新聞界代表團訪問北京,由廖承志在大會堂接待。「廖公」聲若洪鐘,告訴來賓:「港英禁狗肉,你們來了,我請你們吃狗肉。」
說罷引領賓客,走進宴會廳。狗肉煲早在長桌上生火擺開,長桌旁沒有椅子,只有一排排舊廣東大牌檔的長條凳子。
港澳客神色有異。廖承志說:「吃狗肉,要講氣氛。一定要蹲在長條凳上。不許坐,個個要踎!」說罷,命令警 衞進來。
警 衞進來了,都扛着鎗。廖承志吩咐:「解放軍同志們聽着,現在,我叫他們踎在長條凳上吃狗肉,有誰敢坐下,腿垂下來的,×那媽,你們警 衞給我向長板凳下開鎗掃射,這是命令!」
眾人一愣,繼而哄堂大笑。如此黨官,今天沒有了。二十一世紀,遠去的何止一個大玩家王世襄,雲煙迢遞,消逝的是一個風華的世代。

人 物

2009年12月02日

王世襄和楊憲益相繼逝世。對於這一代,民國的記憶,又崩陷了一大片品味的疆土。
值得尊敬和懷念的中國人物,絕大多數在那個時代。民國上承清末的精緻和雍雅,民國的過來人,性格善良,比起當代的麻雀田鼠般的德性和面貌,如果你見識過,就知道民國年代,是一個知識和修養的世紀,民國聞人,還有孔雀和麒麟,是世界文化的遺產。
楊憲益譯過《紅樓夢》,王世襄是舊時代的貴族世家,除了中英文好,還要有對舊中國一腔光風霽月的襟懷,崇文門的城堞,一環落日,映照劍橋河畔三十年代新夏的一叢鬱金香。在日軍的鐵蹄下,收到維珍妮亞,吳爾芙從倫敦寄來的一封信:「何時可來一叙?東亞與非洲學院研究員之職事,我已為你打點妥當,歡迎你整裝就道,以避戰災。」
什麼八十後、九十年代後出生的一代,沒有比較過,正如沒有吃過一九四八年廣州陶陶居的叉燒包,自然以為天下美食,就是旺角西洋菜街的咖喱魚蛋。
正如我們這一代,要從王世襄的回憶錄裏才知道,舊北平的八旗子弟放鷹、養鴿子,有那麼多學問。王世襄教你相鷹──雌鷹大於雄鷹,鷹成長的時候羽毛色澤的變化,由深到淺。鷹成長了,要渾身換一次毛,叫做「破花」──真是舊時老舍和胡金銓少年時的語言。
養鷹的人,要穿特別的套袖子,貴族人家,套袖用錦包裝,內藏棉絮。鷹要用新鮮的羊肉餵養。王世襄後來去美國讀書,把舊北平的養鷹學問,與美國的鳥類專家交流。美國人對麻鷹,也有很深的研究, Hawk、 Vulture、 Kyte,名稱甚多。這位美國專家也去過中國,對華北的老鷹也有一番見地。王世襄問他:鷹成長時,吃了不能消化的毛怎辦?美國專家答不上來。
如此佳話,今日能有幾回?王先生是英國人所說的「通人」( Man of Letters),鷹和鴿子、明朝傢俬、盆景、佳餚、佛像、三秋槐柏、六朝煙水,如此情趣和學理兼備的人物,在一個文明國家,早已經晉身上議院,萬方景仰,王世襄如果在英國,是 Lord一級的人物。
然而他受到的是迫害和批鬥。這是一個有太多人口,但沒有人物的世代。當一個民族執意以毀滅自己的文化為榮,誰也無從阻擋的。中國人需要許多錢學森來滿足他們的虛榮,當北京一片高樓大廈,中國人不需要王世襄。希望他往生輪迴,如果還要投胎,下一輩子,出生在櫻花三月的京都。好人,我相信,長遠是有好報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