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仔水塘有四項設施被列為法定古蹟,包括石橋、水壩、水掣房,圖為上水塘水掣房。(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仔水塘有四項設施被列為法定古蹟,包括石橋、水壩、水掣房,圖為上水塘水掣房。(古物古蹟辦事處)
從市區起步,沿清幽的山徑上山,可到達警察博物館。繼續前行,欣賞壯麗水塘的同時,也可留意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塘。
一百多年前香港並無水塘,食水來源只有山澗、井水等。隨城市發展,水資源漸漸短缺。建於1931年及1932年的香港仔上、下水塘,是香港島最後興建的水塘,為鴨脷洲等偏遠地區居民供應公共食水。
欣賞完水塘,如有時間,更可走進香港仔郊野公園野餐、燒烤,下山可以前往香港仔市區。
 石橋是水塘的標誌。(古物古蹟辦事處)
石橋是水塘的標誌。(古物古蹟辦事處)- 灣仔→灣仔峽道→警察博物館→香港仔水塘→香港仔
- 路程:約6公里 需時:約2小時(未計算休息時間) 難度:★★☆☆☆
- 交通:灣仔地鐵站步行至灣仔峽道。回程可乘搭各香港仔巴士線。
歌連臣角燈塔與探射燈:家旁的戰時遺跡
 遠望崖上的燈塔,彷彿身處天涯海角。(袁智仁攝)
遠望崖上的燈塔,彷彿身處天涯海角。(袁智仁攝)
香港有許多燈塔,但都在較偏遠的地方,唯有這個黑角頭燈塔,看似海角天涯,但就在小西灣住宅旁邊的山上。
黑角頭燈塔在1876年啟用,研究戰爭古蹟的高添強指燈塔位處香港的東部入口,是海港外圍防線。燈塔於1966年改建,訊號燈裝在樓高兩層的燈塔屋頂,與傳統的「塔樓式燈塔」不同,現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登上高處,遠望可看見崖上燈塔的景色。
附近還有建於1930年代的歌連臣角探射燈碉堡,探射燈用作照射海面和石崖,防止日軍搶灘。尾段往山下走,可至大浪灣石刻,隱約可見人物、鳥獸圖案,年代久遠不可測。
 探射燈碉堡對着香港的東北岸,是昔日防止日軍登陸的設施。(袁智仁攝)
探射燈碉堡對着香港的東北岸,是昔日防止日軍登陸的設施。(袁智仁攝)- 小西灣龍躍徑→黑角頭燈塔→歌連臣角探射燈→砵甸乍山觀景亭→大浪灣石刻
- 路程:約6公里 需時:約2小時(未計算休息時間) 難度:★★☆☆☆
- 交通︰柴灣港鐵站乘小巴47S/47M,在富怡花園下車,步行至龍躍徑出發。回程在大浪灣乘紅色小巴回筲箕灣。
 
 
 在碉堡附近可俯視山下景色。(吳鍾坤攝)
在碉堡附近可俯視山下景色。(吳鍾坤攝) 城門碉堡是醉酒灣防線樞紐,惜當時英軍防力不足,防線輕易被攻破。現時古蹟縱被評級,卻無保育措施,令古蹟面臨破損危機。(吳鍾坤攝)
城門碉堡是醉酒灣防線樞紐,惜當時英軍防力不足,防線輕易被攻破。現時古蹟縱被評級,卻無保育措施,令古蹟面臨破損危機。(吳鍾坤攝) 城門碉堡的一道已廢棄損毀的隧道。(郊野樂行)
城門碉堡的一道已廢棄損毀的隧道。(郊野樂行) 走至山上,可眺望遠處景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走至山上,可眺望遠處景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大埔碗窰昔日是製瓷中心,出產不少青花瓷器。(古物古蹟辦事處)
大埔碗窰昔日是製瓷中心,出產不少青花瓷器。(古物古蹟辦事處) 盧吉道上有不少具歐洲風情的大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盧吉道上有不少具歐洲風情的大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盧吉道被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選為全球十大步道,霧起時如在仙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盧吉道被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選為全球十大步道,霧起時如在仙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